發布時間:2022-11-12 11:47
四川新聞網-首屏新聞達州11月10日(記者 余開洋 李趙卓 陳默 攝影報道)“一粒糯稻醪糟香,十萬農民奔小康?!痹谶_州大竹,這句話家喻戶曉。金秋十月,在達州市大竹縣月華鎮九銀村剛收割完的糯稻田里已經種上了秋洋芋,一旁干凈整潔的村道緊鄰著一棟棟漂亮的“小洋樓”。房前屋后,村民們種上了果樹和蔬菜,更添一道生機盎然的田園景致。
大竹縣糯稻種植基地
2021年底,農業農村部公布了首批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大竹縣以糯稻產業位列其中。從做大做強糯稻種植業,到農旅文三產融合全產業鏈發展,如今,大竹縣糯稻種植面積超過20萬畝,年產量達10萬噸,發展有醪糟、糯米粉、米汁飲料等10余個品類,100余個規格產品,遠銷30余個國家和地區,全縣糯稻產業綜合產值達13億元。
一粒糯稻,如何蹚出不平凡的產業路,串起千萬家庭的“致富夢”,實現一“糯”千金,讓昔日小攤攤,變成今日大產業,帶富一方百姓?
搬得出穩得住的“幸福安居生活”
驅車駛出張南高速大竹月華出口,不到10分鐘就到了達州市大竹縣月華鎮九銀村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點,一棟棟別墅式的小樓映入眼簾,沿著平坦的柏油路進入聚居點,廣場上有人在健身器上鍛煉身體,幾位小朋友在玩滑板車,五六位婆婆坐在一起聊天......
航拍九銀村
郭金乾在家附近的醪糟廠上班
“我在這里已經生活了五年時間,一切都很習慣?!?0歲的稻農郭金乾說起搬新家,他仍然十分激動。5年前,郭金乾告別山上的土坯房,搬進了山下的新房。
“肯定這里好,搬新居,之前想都不敢想?!被貞浧鹨郧?,郭金乾有些唏噓,“以前想修新房子,但家里窮,沒得那個能力?!比缃褡∵M新樓房,水電氣三通,交通方便,想去哪說走就走。
不僅要搬得出,更要穩得住。九銀村集中安置點在規劃建設時,考慮到群眾多年的生活習慣,在每棟樓的前后都設計微田園,既滿足農民耕種習慣,同時能夠自給自足一些蔬菜。郭金乾更是在當地黨委政府牽線下,在家附近的醪糟廠找了一份收入不錯的工作。
一“糯”千金蹚出不凡產業路
過去,大竹的糯米、醪糟多以小作坊生產,既小且散。如今,行走在大竹農業園區,“中國糯米之鄉”宣傳招牌隨處可見。園區里,糯稻是絕對主角,去年的種植面積已擴展到2.5萬畝。
今年37歲的鄧大江是月華鎮愛國村村民,從農機銷售轉行糯稻種植,有著近8年經驗的他已是資深的“職業稻農”。
糯稻種植戶鄧大江(左)對糯稻產業充滿信心
鄧大江之前一直在鎮上經營農機銷售和維修,30歲時才開始嘗試種糯稻。從最初的20多畝,到100畝再到200畝,每年鄧大江都在擴大種植規模。今年,鄧大江已種植糯稻500畝,預計年收入可達20余萬元。
“投入不多、風險不大,而且還不愁賣?!编嚧蠼寡?,糯稻產業是讓人“心里踏實”的好產業?!笆召彵Wo價現在是1.5元每斤,比賣給外面還貴0.4元,統一收購節約了我們的運轉成本。加之醪糟公司統一發放種子,一畝地又可以節約100多元的種子錢。公司還成立了農機服務中心,播種、收割等機械化運作也不用操心了?!?/p>
十年間,村里的生產便道從最初的1.5米,逐漸擴寬至如今的3.5米?;A設施的不斷完善,和農業現代化、機械化進程加快讓鄧大江這樣的糯稻種植大戶享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
鄧大江坦言,如今他對家鄉的美好明天更加有信心了,更加堅定了干好糯稻產業的決心,希望能讓更多的人知道大竹糯稻、吃上月華醪糟。
在九銀村黨委副書記唐天成記憶里,糯稻產業從起步發展到全產業鏈成型,不過十年左右的時間。
“2012年,我們村主要還是以種植常規稻為主,當時村里愿意種糯稻的人不到30%?!睋貞?,最初村民想種糯稻,都不知道買什么品類的種子。后來由醪糟公司免費提供種子及技術后,愿意種糯稻的人漸漸多了起來,“2017年,公司執行收購保護價,發展訂單農業,大伙兒就都改種糯稻了?!?/p>
十年時間,糯稻產業在大竹縣立地生根,由月華鎮發展至全縣22個鄉鎮,甚至輻射到周邊縣市區。2021年底,大竹縣以“糯稻全產業鏈典型縣”入選“全國農業全產業鏈典型縣建設名單”。
醪糟車間
傳統工藝制作醪糟
工農旅產業融合帶動鄉村振興
如今,在大竹糯稻全產業鏈中,四川東柳醪糟有限公司扮演著“鏈主”的角色。10月20日,大竹縣東柳醪糟5萬噸速凍湯圓生產線正式投產運行,一顆顆飽滿的湯圓將從這里走向市場。
為支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壯大本地特色農產品深加工規模,大竹縣充分利用建設明月山綠色發展示范帶的歷史機遇,加快建設大竹(糯稻—醪糟)現代農業園區,大力發展糯稻產業,采取“公司+基地+村級組織+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建立糯稻基地,實行“三統兩?!庇唵文J剑ńy一免費發放種子、統一保護價訂單收購、統一免費技術培訓,保證二次返利、保證基地農戶優先入廠務工),與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確保農戶持續穩定增收。
包括月華鎮在內,東柳醪糟共帶動了大竹22個鄉鎮,以及萬源市、鄰水縣等鄉鎮發展糯稻種植,40個村、5萬戶、10萬余人受益。
“糯米煮好后,趁有余溫加入米曲……”當天,在大竹縣東漢醪糟旅游景區的醪糟文化博物館內,月華鎮玉皇村村民王秀正熱情地為游客們傳授著醪糟的手工制作流程。
石磨、米篩、碾子、風車……博物館里,各類傳統農事工具、古法釀造器具一應俱全?!拔覀冊O立了米曲制作房、醪糟制作房、發酵區等體驗區?!滨苍阄幕┪镳^的前身,為月華鎮玉皇廟,始建于清康熙年間。2017年,對其進行了恢復性修建并升級打造。四川東柳醪糟有限公司董事長唐祥華表示,通過一比一還原,可全程展現傳統手工制作醪糟的流程工藝,讓游客在領略醪糟歷史文化的同時,弘揚歷史文化。除此外,這里還建有糯稻地方特色產品銷售點,可現場品鑒米酒、米茶、糯米休閑食品、手工小吃等。
加快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讓農區變景區。東漢醪糟旅游景區已獲批成為國家級3A景區,實現了達州工業旅游“零”的突破。去年,這里又被省文旅廳評定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東柳醪糟釀造技藝》體驗基地和省級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澳壳?,我們每年要接待到景區旅游、研學人數達10萬人次以上?!碧葡槿A說。
據大竹縣委書記李志超介紹,近年來,大竹縣將糯稻產業作為“五大名片”之一重點扶持,按照“規?;?、標準化、品牌化”發展思路,聚力推動糯稻產業全產業鏈發展。目前,全縣糯稻基地種植20萬畝,年產糯稻10萬噸,成功創建全國農業(糯稻)全產業鏈典型縣,糧油(糯稻—醪糟)現代農業園區成功創建省五星級園區。
記者手記:
風吹稻浪,糯米飄香。
如果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味道,那大竹的味道一定是“甜”。
播下一粒種子,就是期待一份收獲。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在海南考察時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鞭r村群眾的生活水平,直接體現出鄉村振興的“工作+速度”。
從一粒好米到一罐好醪糟,大竹縣用實際行動,實實在在蹚出了一條不平凡的產業路,串起了千萬家庭的“致富夢”。
作為遠近聞名的“中國糯米之鄉、中國醪糟之都”,2021年,大竹縣成功創建為全國農業(糯稻)全產業鏈典型縣。如今,糯稻產業已真正成為大竹縣引導農民發展現代農業、帶動農民持續穩定增收、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
來源:四川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