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24 10:38
核心提示:
在歷史的長河中,“五年”如一朵浪花般絢爛而短暫;而正是這匆匆五年,萬州實現了創建“全國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和“綠色防控示范區”的奮斗目標;書寫了萬州空氣質量監測PM2.5指數優于國家標準,空氣優良率達到330天以上,空氣質量一直保持良好狀態的出色答卷……
空氣更好了,城市更美了,是大家對萬州這座城最直觀的印象。過去五年,萬州學好用好“兩山論”、走深走實“兩化路”,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謀定實施“一心六型”兩化路徑,以生態文明建設高質量發展,不斷書寫百姓富生態美的精彩篇章。
如今的萬州,一幅青山綠水、詩情畫意的美好圖景徐徐展開,生態文明建設已成為人民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民生工程。
數字說話:
五年來,萬州以保護好長江母親河、提升全域水質為中心,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在5條河流開展全域水質提升試點,妥善安置近千名退捕漁民,積極探索多種消落帶治理模式,建成70公里消落帶生態綠廊,長江干流萬州段水質穩定保持Ⅱ類,全區和長江兩岸森林覆蓋率分別提升至56%、70%,城區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穩定在330天以上。大力推動綠色低碳發展,達成全市首批“碳匯+”生態產品交易,成功創建全國有機肥替代化肥示范縣、綠色防控示范區。
特寫:
一根草“撬動”百萬元生態產業鏈
近日,晨光熹微,云霧繚繞。在李河鎮棕花村的香根草產業基地,村民們分散在山間,忙著揮鐮收割。這段時間,正是香根草的豐收期,大家正忙著將收割的一茬茬香根草運往不遠處的加工點,等著晾干后加工成墊料。
棕花村是甘寧水庫移民后靠村,地少人多,曾是出了名的市級貧困村。為謀求出路,一段時間里,村里興起了畜牧養殖。到2010年時,全村豬、牛、羊的養殖大戶就有10多戶,再加上村民的小規模養殖,各類畜禽存欄量近7000頭(只),如果按排污量計算,相當于棕花村的幾個山頭上生活著兩萬多人。
“隔著老遠就能聞到糞污的臭味,一到夏天,蚊蟲四飛?!鲍@得經濟效益的同時,污染接踵而來。
棕花村所在的葵花山脈下有長江一級支流苧溪河、瀼渡河,作為萬州城區百萬人口飲用水主水源的甘寧水庫也在此,彼時的棕花村面臨同時打贏脫貧攻堅戰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雙重任務。
怎么辦?棕花村給出答案:必須走生態興村的發展道路。于是,香根草就成為棕花村治理養殖污染和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的突破點。
如今,棕花村以發展香根草為紐帶,利用香根草發展畜牧養殖——通過養殖畜肥+秸稈發酵繁殖蚯蚓——通過蚯蚓蛋白肥供應林下種植、養禽——禽肥還草實現了種養可持續循環,同時利用香根草人工濕地實現對養殖廢水、黑臭水體的環境治理。去年,棕花村還從重慶碳交易所獲得碳匯交易指標,收獲12萬元的碳匯收入,實現了從賣產業到賣“空氣”的轉變。
棕花村的美麗嬗變只是萬州堅持走態產業化、產業生態化路徑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萬州區利用退耕還林、長江防護林、三峽后續植被恢復、國土綠化提升行動等項目,在高山地區重點發展森林旅游業,培育森林康養產業,推進核桃等干果和中藥材種植,在中山地區發展李子、檸檬等經果林,在低山地區有針對性地發展柑橘、筍竹、木本油料等,實現了山頭增綠與增收的有機統一。
好生態帶來好“錢景”。據統計,在“十三五”期間,萬州已累計發展橙類、檸檬、李子、木姜子、油桐、核桃、油茶等林業特色經濟林19萬畝,培育第一產業林業大戶540戶,第二產業林業加工企業200余家,第三產業森林旅游業等18個,全口徑林業總產值累計達155億元,帶動農戶年均增收500元以上。
如今的萬州,“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奇跡在這里不斷上演;點“綠”成金的神奇畫卷在平湖大地延展開來,良好生態環境切實成為了百姓幸福的增長點。
市民感言:
河岸修好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
初夏時節,三峽庫區腹心的萬州,山水交融、滿目蒼翠。
在萬州新田河油沙段,寬闊的河面在陽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新修的堤岸沿著河流蜿蜒,兩岸栽種的灌木郁郁蔥蔥,岸邊不時還能看到白鷺翻飛,呈現出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
村民冉振秀祖祖輩輩都住在新田河邊,在河里摸魚是冉振秀兒時最難忘的記憶。上世紀90年代,隨著新田河沿岸企業增多,新田河逐漸變渾濁,特別是一到下大雨,新田河漲水,房屋時常被淹。
“河岸參差不齊,是一個泥巴坎子,那時候一到下雨就擔驚受怕,好幾次都想搬家?!比秸裥闾寡?。
這樣的局面在2020年底開始扭轉。當時,在區生態環境局的統一部署下,新田河水生態修復工程正式啟動,修復堤岸、增設綠化、河流清淤……改造后的新田河,一幅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風光逐步呈現。
“現在再也不用擔驚受怕了,沒事在河邊散步,和鄰居拉拉家常,安逸得很!”對于這里的變化,冉振秀高興之情溢于言表。本版圖片文字由重慶三峽融媒體中心供稿
來源:達州日報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