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5-15 09:41
5月7日,在成都市崇州都市農業產業功能區生產基地的道明鎮新華村,田間遍地金黃,收割機在麥浪里來回穿梭收割小麥,一派豐收的景象。 四川日報全媒體記者 李向雨 攝
數讀這五年
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五年來,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我省不斷推動農業全面升級、農村全面進步、農民全面發展。2021年全省糧食產量達到716.4億斤,再創新高;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2021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87%;2021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75元,城鄉收入差距不斷縮小。
看農業產業
糧食產量再創新高
鄉村振興,糧食產業發展很關鍵。作為全國13個糧食主產省之一,四川牢牢守住糧食安全底線,五年來,糧食產量穩中有增。2017年到2021年,糧食產量分別為697.78億斤、698.74億斤、699.7億斤、705.4億斤、716.4億斤。
近年來,農業生產面臨諸多不利因素,特別是2020年以來,疫情、洪澇、病蟲害等挑戰疊加,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糧食安全的重要性與日俱增。為此,全省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打出糧食穩產增產“組合拳”。
壓實責任。2021年,我省與全國同步實施糧食安全黨政同責,這也是首次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落實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開展農村撂荒地專項整治,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
加碼種糧補貼。除了落實好系列惠農補貼政策外,2021年我省種糧大戶補貼測算標準由過去的27.5元/畝提高到80元/畝,進一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突出現代糧食園區作用,不斷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推動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落實落地。
看農村環境
人居環境持續改善
山清水秀、天藍地綠、村美人和……這樣的鄉村畫卷是廣大農民群眾對美好家園的期待。五年來,我省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
2018年,我省啟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瞄準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污水處理、村莊清潔、廁所革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五大方向進行整治提升。2021年,我省又全面啟動“美麗四川·宜居鄉村”建設行動,開展新一輪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五年提升行動。
為推進工作落實落地,我省形成了五級黨政“一把手”抓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工作格局,并將農村廁所革命和生活污水治理納入省委省政府民生實事任務,將整治工作納入各市(州)政府年度目標考核。
小廁所連著大民生。截至2020年,全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完成農村改廁1520.3萬戶,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2.8%。截至2021年底,全省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已達87%。
看農民收入
城鄉差距不斷縮小
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主要目的,其中的一項重要衡量指標,就是看農民的錢袋子鼓不鼓。
五年來,我省不斷完善促進農民增收工作機制,出臺惠農富農政策,全省農村居民收入持續增長。2021年,全省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7575元,比2016年增加6372元,平均增長9.4%。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由2016年的2.53∶1縮小至2021年的2.36∶1。
農民收入增加也與收入結構發生變化有關。五年來,我省不斷加大對農業的支持力度,促進家庭經營收入穩定增長,使經營農業有錢賺。同時,引導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促進農民打工有錢掙。此外,穩步推進農業農村改革,創造條件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
2017年,我省全面啟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9年全省又啟動“兩項改革”,打破區劃界限和行政壁壘,進一步為鄉村振興賦能。
2021年全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基本完成,農村集體經濟“蛋糕”越做越大,農民變身股東,分享發展紅利。
來源:四川日報